2019-11-16

香港航運中心的角色轉換——亞洲三大航運中心的輪流崛起之路

香港作為通往中國大陸的門戶這一角色仍然至關重要,但最近發生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了它的地位。隨著經濟和政治動態的轉變,香港港口及其海運服務將不得不適應新的現實。

隨著吞吐量被競爭對手港口不斷蠶食,香港將不得不參與例如大灣區建設等項目,以保持自己的競爭力。

香港的集裝箱碼頭一直是香港航運業經久不衰的標誌,在北面廣闊的中國內地腹地的映襯下,香港港口密集的碼頭起重機和集裝箱堆場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毫無疑問,香港仍是國際航運中心和重要的航運城市,但隨著經濟條件和地緣政治的轉變,香港的角色將會改變。當然,隨著香港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多年來不斷下滑,香港的角色也將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

在國際排名的支撐下,香港在國際社會中仍然享有很高的地位。根據2019年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香港的排名超過倫敦,僅次於新加坡,位居第二。而在最新的2019年Menon Economics的全球領

先航運中心排名中,香港名列第四,排在新加坡、漢堡和鹿特丹之後。

但所有這一切都必須以中國內地更大發展為背景。在中國內地,在中央政府的大灣區規劃設想中,香港和澳門乃至廣東省一樣是廣闊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一部分。
在勞氏日報(Lloyd's List)2018年100大港排名中,廣東省已經擁有兩個比香港更大的港口,深圳港和廣州港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香港港的犧牲為代價的。在我們最新的統計中,香港港滑到了第七位。

香港作為頂級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意味著它也是企業融資的首選目的地,有47家航運公司在香港上市,僅次於紐約和奧斯陸。

政府已經明確了未來船舶租賃和海上保險等領域的發展,並將繼續推動其發展成為爭議仲裁解決中心。中國船舶(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CSSC (Hong Kong) Shipping)今年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

2019年的預算提供了激勵措施,比如對海上保險行業減免50%的利得稅。此外,船舶租賃亦被視為一種新興的業務模式,以加強船舶融資行業的發展。政府正研究制訂稅收及其他激勵措施,把香港發展成為亞太地區的船舶租賃中心。該研究預計將於2019年下半年完成。

這座城市也是著名的船旗國(地區),船舶登記位列主要船旗國(地區)的第四位。作為亞洲重要的船舶管理中心這個既定角色,它擁有最大和最知名的船舶管理公司中的幾家,如Anglo-Eastern、Fleet和Wallem。

然而,就像港口行業一樣,這個領域的競爭也很激烈。新加坡等其它沿海城市則更快地行動,並更早地提供更多激勵措施。

充當通往中國大陸的門戶這個角色一直是香港手裡的一張王牌。這在過去很管用。然而,鑑於最近的事態發展,騷亂活動已經持續了數月,擾亂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生活,甚至可能面臨危險。

看來航運業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但令人擔憂的是,一些海事政策可能會被用來實現某些政治目標。上海自由貿易區近期被要求加速發展,進一步放寬了上海及其它港口的貨運規定。這可能會影響香港轉運貿易的地位。

據估計,如果香港失去其在非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所有轉運權,這可能導致240萬TEU的損失。如果中國完全放開沿海貿易,這將占到香港年吞吐量的14%。

與此同時,香港的港口仍在奮力競爭,試圖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今年早些時候,四家完全不同的集裝箱碼頭運營商組成了“香港海港聯盟”(Hong Kong Seaport Alliance),其目的在於提高效率和提升香港港口的競爭力。

在今年早些時候舉行的一次聯合展會上,現代貨箱(Modern Terminals)首席執行官彼得?萊維斯克對大灣區進一步整合的舉措表示樂觀,而不是擔憂,他樂觀地認為市場佔有率可能會增加。

萊維斯克指出:“香港可以利用中國內地放寬沿海貿易限制的機會,補充擴大的經濟領域。這意味著該港口集群將擁有6500萬TEU集裝箱的吞吐量。作為香港海港聯盟的一員,我們期待香港與大灣區在港口集群方面形成互補。”




(文章引述泛珠三角物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