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3

貿易戰衝擊波傳導香港,轉口港地位將生變!

香港貿易業界目前關注的核心問題是:進出口貿易的減少幅度及其對香港整體經濟的負面影響,以及一旦中國內地經濟發展依靠內需超越依靠出口,香港作為轉口港的地位將發生哪些變化?

身為中美之間的貿易中介地,兩國之間因貿易糾紛所產生的衝擊波,正在不斷波及香港。

“隨著美國與內地的貿易摩擦升溫,外圍環境的不確定性已顯著增加,本港經濟面臨的影響料更為明顯。”7月16日,香港政府相關部門在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相關評估文件時稱。

從數據分析,中美之間經香港轉口且與貿易爭端有關的貿易量,只佔其貿易總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因貿易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各方均在擔心一旦情況惡化,香港情況會迅速變糟:除出口減弱對香港貿易與航運造成直接影響外,還間接影響香港金融市場的投資前景及氣氛;隨之而來的,則是香港的旅遊及零售業可能亦會受到匯率變化波及產生漣漪效應等。沒有人想要看到2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時糟糕的狀況在香港重現,各方均在積極努力維持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以保持3%至4%的GDP增長率。

轉口港地位

據3月初香港政府統計處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香港生產總值(GDP)為2.66萬億港元(3414億美元);與此同期,香港商品進出口數據則分別為4.36萬億港元和3.88萬億港元,加總後相當於香港GDP的310%。

因香港本地製造業早已外遷多年,轉口貿易占其整體出口的比重高達98%左右(2017年香港貨物貿易總出口4969億美元,本產出口56億美元,轉口4913億美元),大進大出,是香港高度外向型經濟結構的典型概括。

2017年至2018年4月,受美國私人國內投資強勁增長刺激進口需求等一系列全球性利好因素影響,香港的總出口反彈強勁。中國和美國,分別成為了香港這一階段第一大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

2017年,香港出口往中國內地和美國的商品貨值為21058億港元和3302億港元,分別佔整體出口的54%和9%。中美還分別是香港第一大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地。 2017年,香港進口自中國內地和美國的商品貨值分別為20301億港元和2137億港元,分別佔整體進口的47%和5%。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的一項統計數據則顯示:2017年,中美佔香港對外貿易總額比重分別約為50%及7%。其中,經香港往來中美之間的轉口貨品總值約450億美元,相當於香港GDP的13%及總出口的9%。

中美之間貿易活動正常與否,對香港外貿表現的影響舉足輕重。也正因如此,4月初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佈一份涵蓋約1300項商品約500億美元的建議加徵中國產品關稅清單後,香港很快進行了回應。

據此一階段香港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評估:內地經香港轉口去美國的貨物,第一輪500億美元加25%關稅影響的貨值在第一階段大概是400多億港元。美國經香港轉口到內地的也有幾十億港元,佔香港總轉口的比重只是0.1%、0.2%。

據《財經》記者查詢香港政府統計處2017年時香港與中國內地及美國的貿易統計數字(按標準國際貿易分類中的組劃分),大部分中美經香港轉口的商品都不在雙方首輪的關稅徵收清單中(其中美方主要涉及電機、機械及交通工具,中方主要涉及農產品、汽車及水產品)。

“就算它第二期8月1日的都照做的話,那個量比第一期還要少。我們測算過,即使這樣,對我們的GDP增長的影響不超過0.1個至0.2個百分點。即時影響不大,本港經濟能承受。”陳茂波稱。

但是,“即使貿易戰全方位進行也不可能令中美雙邊貿易和經香港的轉口完全停頓,香港直接受到的影響也就應該有限。這樣的評估未免過於簡單,因香港以轉口貿易為主的出口造成了大進大出的格局,貿易上牽一發而動全身在以往的經濟周期經常出現,貿易逆轉會放大香港GDP放緩的問題。”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發展規劃部高級經濟研究員戴道華近日撰文指出。

時至7月後,隨著中美貿易摩擦進入彼此徵收關稅階段,香港政府相關官員在表態時所呈現的口風亦發生變化,開始承認“貿易戰的影響正在擴大,非直接的影響更是難以估計”。

7月16日,香港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與香港主要商會及中小企協會的代表會面。按照該局局長邱騰華於會後所透露出的數字:倘若美國向中國總值20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徵稅落實,以2017年數字計算,會影響經香港轉口至美國約三成貨值,即相當於836億港元。

連同早前美國針對500億美元中國貨品增加25%關稅,兩張清單合計影響的貨值更高逾1300億港元,佔內地經香港轉口至美國貨值的一半,其相關貨值佔香港整體出口約3.5%。

除此之外,香港貿易業界目前關注的核心為:其一,進出口貿易的減少幅度及其對香港整體經濟的負面影響;其二,一旦中國內地經濟發展依靠內需超越依靠出口,香港作為轉口港的地位將發生哪些變化?

(文章引述泛珠三角物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