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 11 月 25 日

全球航運業積重難返雙重擠壓寒冬延續"治根鬚治本"

在2011國際海運(中國)年會設置的互動環節中,800多位航運業內人士參與了一項投票,近80%的人判定全球航運業的寒冬將一直延續至2013甚至2014年。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經理馬澤華指出,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國際航運業深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共同經歷了過山車式的振盪時期,首先是2009年市場跳入了低谷,2011年這種強烈的振盪給業界和市場判斷帶來了分歧,一方面樂觀情緒引起新一輪的擴張增長,另一方面市場需求增長的速度卻低於運力擴張速度,使得航運市場重新陷入低迷。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表示,世界經濟復甦的長期性、艱鉅性對國際海運業發展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影響和衝擊,國際海運業出現了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更為低迷的狀態,這種狀態有可能持續一個較長的時間。

李盛霖分析,當今世界正處於後金融危機時期,國際經濟走勢正經歷著新的一輪的波動,處在緩慢復甦之中。但是,復甦的進程非常脆弱而且很不平衡,面對諸多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都出現了回落,主要發達經濟體失業率居高不下,新興經濟體通貨壓力上升。一些國家主權債務風險增大,引起了國際金融市場繼續經濟動盪,世界經濟復甦的長期性、艱鉅性對國際海運業發展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影響和衝擊,海運業發展的老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現在又出現了新的問題,新老問題交織在一起,使這種影響和衝擊越來越複雜。

"目前海運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是國際航運市場運力供需不平衡。"李盛霖說,2002年以來,世界海運業經歷了歷史上少有的好時光,運力高速擴張,船東紛紛造大船,國際海洋運力大幅增長,國際航運企業競爭加劇,供需失衡。另一方面在全球通脹的背景下,航運企業經營成本呈直線上升之勢,尤其以燃油成本增長最為突出,市場運力供求的不平衡和經營成本的剛性上升,對世界海運業形成了雙重擠壓,導致了目前海運業出現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更為低迷的狀態,這種狀態有可能持續一個較長的時間。

雖然國家航運業可能處於持續低迷,但業界人士也對航運業的未來充滿信心。中國遠洋運輸集團董事長魏家福說:"危機中應當看到機遇,如果看到機遇舉步不前,機遇就會錯過,如果看到機遇跨了過去,機遇就抓住了。應當以樂觀精神面對當前困難,相信世界航運業的行情一定會好。"

鹿特丹港務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Smits說:"未來一年對於航運業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一年,除非我們的運力能夠有所下降。如果我們能夠在2008年和2009年危機之後真正做到這一點是非常明智的,應該根據市場的需求來調配我們的運力。"他認為,未來幾年對於海運業來說可能比較困難,但危機的時候更應該關注到機遇。如果能很好地應對這些挑戰的話,未來可能會更好地提高國際航運業的整體效率。

(文章引述中國物流企業網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