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7 月 9 日

提升國內業務贏利能力需要新拓展

未來中郵速遞的國內業務仍然有很大的市場空間。考慮到"十二五"期內國際經濟大環境總體不容樂觀的趨勢和國內經濟發展將以拉動內需為主導,國內物流市場潛力巨大的態勢,中郵速遞應將主戰場定位在國內業務發展上。

不過這需要鞏固、拓寬現有的國內業務,並以新的視野謀劃國內新業務。

一是需要大力改進現有的快遞服務質量。中郵速遞應當對標領先企業,強化一線員工的服務意識與服務標準,改變中郵速遞一流的網絡與服務價格、二流服務的現狀,努力提升普遍百姓、中小企業對於EMS品牌服務的認同感。

二是需要珍惜政府的信任,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完善的製度、措施做好政府指定的快遞服務。國家有關部門將諸多專項服務指定給了中郵速遞,如遞送相關政府公文,高等教育錄取通知書,法院文書等。以郵政專遞高等教育錄取通知書為例,媒體多次披露過由於郵政快遞的問題,導致高考錄取通知書、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數月、數年後才逾期送達,甚至被"遺忘"遞送的嚴重事件,引起了當事考生、家長和公眾的強烈不滿與譴責。但是相關郵政企業查找的原因很敷衍,也沒有向公眾深刻反省,郵政主管單位是否嚴肅處理了公眾也不知曉;嚴重損害了政府向人民負責的承諾和官方快遞服務的信譽。中郵速遞上市後,應當舉一反三,通過建立制度性的安排來完善政府指定的快遞服務,包括開展專項教育、提高全員的責任認識;提升對高等教育錄取通知書等專項服務的管理與監控級別;嚴格登錄、交接、查驗手續與巡查制度;嚴格問責制,嚴懲相關責任人和方管負責人並向社會公佈;履行社會責任,完善事故原因與查處的信息披露制度;落實對事故損害人的賠償責任與責任企業的公開道歉制度;接受社會監督等;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才能不負政府與公眾的信任,維護官方快遞服務的信譽,還有可能承接更多的政府委託的快遞服務。

三是應當大力開展與民營快遞物流企業的戰略合作,充分發揮國有大企業對於行業發展的帶動力和影響力。由於歷史的原因,郵政企業曾經長期與民營快遞企業關係緊張,但是隨著郵政體制改革和新《郵政法》的實施,原有的體制性障礙已經消除,民營快遞獲得了合法身份,現在雙方的市場地位平等,前進的目標一致,但是隔閡仍存,目前雙方的合作少,合作的層級也不高。隨著中郵速遞上市並成為國有經濟控股的公眾公司,它應當解放思想,勇於擔當。

從國際範圍看,國有郵政企業與民營快遞物流企業合作雙贏的事例很多並已形成趨勢。例如,美國郵政擁有世界最大的郵政業務量,最有條件建立自己的郵政航空公司,但是美國郵政卻選擇了分別與擁有龐大航空運力的大型民營快遞物流企業UPS、FedEx、環球快遞等的戰略合作,委託它們將美國郵政包裹送達世界各地,雖然為此支付的運輸費用已逾百億美元,但是提高了社會資源的利用率,減少了航空資源的重複建設,降低了運營成本。在歐洲,各國郵政企業與非郵政企業開展著廣泛的合作。

四是中郵速遞應當大力發展綜合物流業務,逐步提高物流業務的比重。據招股說明書披露,2011年其物流業務的經營收入為36.63億元,僅佔其同期總營收入的14.74%,儘管近三年來其物流業務均有小幅增長,但是比例仍然偏低。雖然中郵速遞開展快遞業務具有傳統優勢,並形成了在各方面重視快遞業務而相對輕視物流業務的經營格局,但是縱觀國內外物流集團的業務結構都是以綜合物流業務占主要比重的。個人認為,中郵速遞要想在國內物流市場爭取更大的話語權,其上市後的轉型任務之一,就是需要在鞏固現有快遞業務優勢的基礎上,加快發展物流業務。其發展國內物流業務的必要性與優勢在於:

第一,以合同物流為主導的國內物流市場不僅空間巨大,需求旺盛,而且是物流市場的主體。另一方面,以製造業為代表的生產性物流佔據我國物流服務市場的主體地位。統計顯示,在2011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58.4萬億元之中,工業品物流總額為143.6萬億元,占同年社會物流總額比重的90.2%,是帶動社會物流總額增長的主要因素。因此,中郵速遞應當充分發揮郵政大網的潛力,加大對國內物流業務的開發、投入與經營。

第二,與國內快遞業務相比,物流業務的市場潛力與迴旋餘地更大。目前國內快遞市場在整體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充分競爭的紅海市場,競爭已相當殘酷;從體制機制的比較看,民營快遞物流企業普遍比國有企業的機制靈活,對市場的反映較快,成本控制更加嚴格,更加適合於面向千家萬戶提供消費型的快遞服務。而合同物流等生產性物流服務多具有貨物總量大、服務週期長、收益相對穩定,對物流服務商的資質、軟硬件設施、綜合服務能力要求較高等特點,一般中小快遞物流企業承接合同物流業務的難度較大。據測算,第三方物流業務的平均收益率已高於一般快遞業務;如果以合同物流帶動金融物流(質押監管)等延伸客戶上下游的增值服務,則綜合效益會更佳。中郵速遞有著第三方物流的服務優勢。

第三,中郵速遞開展國內物流業務的最大優勢在於擁有遍布城鄉的"郵政大網"和國家給與其的很多支持發展的特殊政策。應當充分發揮這兩大優勢的潛力,與其他競爭對手實行差異化的市場策略,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市場優勢。例如,應當高度重視"三農"服務的大市場,中郵的網絡覆蓋了全國農村,"三農"服務的市場需求巨大,如果能夠聯手郵政儲蓄銀行、其他郵政企業、地方政府農業主管部門、各類規模化經營的農資企業,開發全國性的或者區域性的"三農"物流服務產品,做深做大做強,將是國內其他物流企業都難以相比的。

四是應當向社會開放中郵速遞的物流設施資源與航空運力資源,由現在的自有封閉運行向公共物流服務商轉型。 2011年8月的物流國九條明確指出,鼓勵整合物流設施資源。支持大型優勢物流企業對分散的物流設施資源進行整合,"目前只為本行業本系統提供服務的倉儲和運輸設施,要積極創造條件向社會開放,開展社會化物流服務。"中郵速遞上市後,更有條件推動這一轉變,關鍵是需要轉變觀念與理清思路。

首先,應當認識到,我國的郵政設施都是國家用納稅人的錢蓋起來的,本身就屬於公共服務的設施,不應當只為郵政企業自用;物流國九條要求的鼓勵整合物流設施資源,既包括國家和地方投資形成的大中型快遞物流基礎設施,也包括民間投資形成的大中型快遞物流基礎設施;中郵速遞所屬的國有大中型郵政快遞物流基礎設施有責任與義務帶頭落實好物流國九條的上述要求。

第二,要看清開放交通運輸與物流設施的公共資源已成為國內外現代交通與物流業發展的大趨勢,並有現成的經驗可資借鑒。僅在國內,就可以近距離地學習研究大中型機場、港口、碼頭、車站等綜合運輸單位、大中型物流中心市場化運營的成功經驗。

第三,要看到郵政設施從自有封閉運行向公共物流服務商轉型,將為企業自身和社會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第四,中郵速遞在國家的支持下已成為了國內第一家"長了翅膀"的國有快遞公司,其所屬的中郵航空有限責任公司要做大做強,也需要向公共航空貨運的承運人轉型,在滿足自身業務增長的同時,應當向國內快遞物流業界開放其航空運力,有利於充分依托全行業的貨源擴大經營規模與服務,增加運力,提高收益,增強在國內外航空物流市場的競爭力。

(文章引述中國物流企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