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5 月 4 日

全球船配業謀突圍 中韓對壘破格局

2011年,全球船配業產值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受新船市場下滑的影響,船配市場需求乏力,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重重,眼下兼併重組頻繁上演。同時,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和船舶能效管理計劃等一批國際海事法規即將生效,使船配企業面臨綠色技術的挑戰。

  中韓對壘 日本式微

經過很長一段時期的快速增長後,2011年,全球船配業產值增速逐步放緩。從2004年到2008年,全球主要地區和國家的船配產值從488億美元增長到916億美元,年均增速達17%。 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船配產值增速放緩,2009、2010年和2011年分別同比增長2.4%、4.3%和3.4%。

從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船配產值看,近年來,雖然歐洲船配業在全球佔據絕對統治地位,但其市場份額不斷下滑,從2​​004年的70%逐漸降至2010年的60%左右。中國和韓國的船配業發展則十分迅速。其中,中國船配業雖然也面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但發展速度仍然比較快,2008—2011年,產值年均增速達28%,尤其是2011年實現船配產值141億美元,同比增長18%,增幅遠大於其他國家和地區船配業的增速。

日本船配業近年的發展勁頭不足,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其發展速度更加緩慢。 2009年,日本的船配產值同比出現下滑,2010年同比僅有小幅增長,2011年的地震和核洩漏事件對日本船配業造成巨大損失,情況不容樂觀。加上日本造船業面臨的市場形勢十分嚴峻,更為其船配業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可以說,往日“歐洲一枝獨秀,日本笑傲亞洲”的全球船配業局面已悄然變化。

全球船配產業格局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造船市場的牽引。近幾年,中、韓、日造船完工量佔全球完工量的90%以上,世界造船中心已轉向亞洲。為了貼近市場,更好地搶占市場,掌握先進配套技術的歐洲巨頭紛紛將發展重心轉向亞洲,加速在亞洲尤其是中國以多種形式建設新廠。 2011年,瓦錫蘭、曼恩柴油機與透平公司、ABB、羅爾斯·羅伊斯、肖特爾、卡特波勒、ZF等國際配套巨頭紛紛抓緊機會在中國新建或擴大生產基地就是最好的例證。

  危機未過 全面出擊

從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有3年多時間,但世界經濟仍然沒有出現強有力的複蘇跡象,世界航運能力和造船能力“雙過剩”局面仍在延續。 2012年2月,波羅的海幹散貨綜合運價指數(BDI)最低跌至647點,創下26年來新低,新造船市場低迷。與造船業唇齒相依的船配業也陷入需求萎縮、價格走低、競爭加劇、利潤削減的困境,部分企業還遭遇訂單被撤銷、被壓縮規模等問題。遭遇“訂單荒”的船配企業紛紛走出去“覓食”,並積極研發新技術以適應市場需求,部分船配企業還通過兼併重組等手段謀求更好的發展。

  大力推介 挖掘客戶

面對稀缺的訂單,不少船配企業最大的壓力來自於生存問題,因此,紛紛到各種展會去打聽信息,挖掘客戶,並大力推介產品,以求得更好的銷路。這從2011年的韓國釜山海事展和中國國際海事會展可窺見一斑。儘管船市處在“極寒”時期,但這兩次展會與往屆相比,其參展的企業數量、專業觀眾數量等多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參展企業又以船配企業為主。例如,去年參加中國國際海事會展的14家意大利企業清一色為船配企業;13家法國企業中有12家是船配企業。 ABB、瓦錫蘭、羅爾斯·羅伊斯、曼恩、MTU等著名船配企業舉辦多次技術交流和產品推介會;日本船用設備協會組織三菱重工、大發柴油機等38家企業參展,並連續兩天舉辦船用設備研討會,集中推介日本的船配產品。

  創新技術 尋覓商機

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和船舶能效管理計劃(SEEMP)等一批國際海事法規即將生效,對船舶節能減排效果提出了強制性要求。為滿足新的國際海事規範要求,業界提出了多種提升船舶能效水平的方案,除了船型設計和優化,大多數解決方案集中在促進船配產品節能減排效果上。因此,圍繞高效螺旋槳及其優化、柴油機性能改進、廢熱回收、主機後處理裝置研發、氣體燃料和雙燃料技術、混合電力推進技術、新型塗料研究等主題,各國配套企業開展了大量工作。

同時,隨著船舶壓載水管理公約、SOLASV/19修正案、船舶噪聲防護等國際海事公約規範的陸續生效,壓載水處理系統、船用電子海圖、安靜型船用設備等產品的市場將進一步擴大。船配企業針對這些公約要求,對相關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儲備工作,以從新技術的推廣中覓得商機。

  兼併重組 整合升級

持續低迷的船市需求、日益高漲的成本壓力,加劇了船配企業的經營壓力,但也給優勢企業進行戰略調整和產業佈局、整合產業鏈、提升國際競爭力提供了契機。 2011年是近年來全球船配領域兼併重組案例多發的一年。在國際上,卡特彼勒斥資8億美元收購MWM控股公司,鞏固和擴大柴油機、天然氣發電機組領域領先優勢;瓦錫蘭成功收購瑞典Cedervall公司,鞏固其在全球海洋服務市場的領先地位;荷蘭NetWaveSystems公司收購加拿大RutterInc公司的VDR部門,建成全球最大的VDR服務網絡;德國哈特拉巴收購挪威甲板機械公司Triplex大部分股份,從而形成能為海上供應和錨處理船提供整套甲板機械包的能力;荷蘭IHCMerwede收購船用設備設計企業Hytech公司,形成了在室內研發整套飽和潛水系統的能力等。在國內,繼2009年收購法國博杜安發動機公司後,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又收購意大利豪華遊艇製造企業法拉帝集團,實現遊艇業務整合;熔盛重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收購全柴動力,將自身中低速柴油發動機的技術和業務與全柴動力的高速柴油發動機技術和業務整合起來,以增強其在整個動力板塊的優勢。

2012年,全球船配市場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市場競爭更趨激烈,亞洲主要造船國將成為全球配套企業爭奪的焦點,行業兼併重組和全球範圍的產業鏈整合將不斷升級,綠色船舶配套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也將迎來新高潮。

(文章引述中國物流企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