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2 月 3 日

交通部祭出新規震懾淡水河谷"巨輪計劃"

中國交通運輸部的一紙新規,使世界礦業巨擘淡水河谷的"中國夢"蒙上陰影。

交通運輸部1月31日發布的《關於調整超設計規範船型船舶靠泊管理的通知》稱,自發布日起,超過現行規範設計船型的大型乾散貨、油品船舶,不再採取"一船一議"方式靠泊管理,而必須嚴格執行"論證-審查-核准"程序。

據悉,現行規範設計船型最大噸位為35萬噸級。由此,巴西淡水河谷40萬噸級礦石運輸船的散貨船、油輪都將進入"嚴格管理之列"。這意味著,即日起,淡水河谷40萬噸級船舶停靠中國港口將遭遇嚴格管理,而其"巨輪計劃"面臨擱淺。

由於運程較遠,海運費大幅波動,淡水河谷在中國市場的鐵礦石價格優勢遠遜於必和必拓和力拓公司,因此其啟動了建造40萬噸級的大船的"巨輪計劃"。

昨日(2月1日),在接受記者採訪的分析人士看來,在中國的船東們尚未與淡水河谷形成有效合作之前,實質是造成雙虧局面。

巨輪被"嚴管"

交通運輸部日前表示,超大船舶在中國港口的安全靠泊"不容樂觀",因此"決定對超設計規範船型船舶靠泊碼頭管理方式進行調整"。

昨日,記者向中國船東協會諮詢,其表示不便接受采訪。淡水河谷亦拒絕對此發表任何評論。

在中國港口網高級分析師鄭平看來,新規出台後,淡水河谷的大船再想進入中國將十分困難,"以前淡水河谷曾進入大連港,但進來時只有30萬噸的裝載量,等於打擦邊球,並不違規"。

2006年,原交通部下發通知要求,需靠泊超過碼頭原設計船型的船舶,港口經營人必須對碼頭靠泊能力進行充分論證並報請主管部門審查、核准。但同年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明確碼頭靠泊能力核查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為超過現行規範設計船型的新型超大船舶開了個"口子"——由當地港口管理部門和海事機構採取"一船一議"的方式進行核查論證並報請核准。

"以前是'一船一議',現在是要經過相關部門的認證、核准等步驟,等於把權力直接上升到了國家層面上了。"鄭平說。

鐵礦石價格之憂

此前,中國船東協會副秘書長李存銀介紹,去年12月27日至28日,淡水河谷載有35萬噸礦砂的巨輪停靠大連港。早在去年5月,淡水河谷巨輪首次試圖將巨輪停靠在中國港口,但遭到了中國船東協會及中國遠洋﹑河北遠洋等多家航運公司的反對。

中國船東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守國曾表示,礦商自建船隊是想壟斷或絕大部分控制中國的鐵礦石運輸,謀取更大利益。

依據此前報導,為了掌控巴西到中國的鐵礦石運輸市場,自2007年始,淡水河谷就啟動了打造超大型礦砂船隊計劃,自建19艘,租賃16艘,其中12艘將由中國造船巨頭熔盛重工建造,耗資16億美元。

鄭平稱,中國目前對鐵礦石的需求很大,如果運輸方式有變,淡水河谷將更容易操控鐵礦石價格,但隨著鐵礦石定價機制的改變,來自鋼鐵企業的意見開始出現分化。 "建立分銷市場對鐵礦石談判會有不利的影響,但是建在周邊仍然會有不利的影響,如果淡水河谷非建不可的話,那倒不如建到中國。"

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則表示,目前的礦價波動還是由中國鋼企的需求占主導,"鐵礦石無論堆在巴西還是中國,雙方買賣還是按照談判計劃進行的,如果淡水控制運輸環節,在未來的價格談判上更具優勢"。

利益雙虧?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工程管理處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此項規定並非針對淡水河谷,"中國現有港口不具備停泊40萬噸級船舶的能力,存有較大安全隱患,未來港口建設條件具備後,40萬噸級船舶就可停靠"。

但上述新規無疑迎合了中國船東協會及國內航運公司的利益。

張琳表示,此舉削弱了淡水河谷的競爭力,"本來,距中國路途遠是短板,如今彌補短板的方法又被阻隔,面對同樣的買家,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亞PK,排除海運費和他們本國的稅費,淡水河谷肯定就偏弱了。"

據了解,即便淡水河谷已決定將分銷中心移師菲律賓,面對的仍是亞洲市場,但要將鐵礦石轉運至中國,其運輸成本將大大增加。淡水河谷去年預計,全年鐵礦石產量可達3.2億噸,其中1.3億噸左右將出口到中國,佔中國進口量的20%左右。

在淡水河谷"受傷"的同時,中國的船東企業似乎也沒賺到太多便宜。 "淡水河谷進不了中國,只能在周圍找些替代性港口,但因為繼續用它的船隊,這同樣影響到其他運輸公司的利益,畢竟中國船東的目的是不想讓淡水河谷進入船運行業。"鄭平分析稱。

他還表示,目前國際幹散貨運力嚴重過剩,淡水河谷賣船的可能性很小,"最好的方法就是合作,雙方都能獲利。"

(文章引述中國物流企業網)